本文作者:小旺

钓鱼线的穿法 钓竿图解,钓鱼线的穿法 钓竿图解***

小旺 09-15 9
钓鱼线的穿法 钓竿图解,钓鱼线的穿法 钓竿图解***摘要: 在垂钓过程中,如何有效应对有鱼但鱼不吃钩的问题?在垂钓过程中,如何有效应对有鱼但鱼不吃钩的问题?钓友们在平时钓鱼时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旁边的钓友都上鱼就是自己不上鱼,遇到此种情况...
  1. 在垂钓过程中,如何有效应对有鱼但鱼不吃钩的问题?

垂钓过程中,如何有效应对有鱼但鱼不吃钩的问题

钓友们在平时钓鱼时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旁边的钓友都上鱼就是自己不上鱼,遇到此种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天气原因,但是别人都上鱼的话,天气的原因就排除了。二是钓位的原因,如果一个地方不上鱼换了几个钓位以后也不上鱼,钓位的原因可以排除了。第三个就是鱼饵的问题了,鱼为什么不吃你的饵料呢?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鱼不吃饵的原因。

一、荤饵太臃肿、阻塞在钩弯:荤饵在钩上显得臃肿,是钓者在选用无脊椎软体动物或禽兽内脏等肉食性钓饵时,其饵体过大所致。为了避免这种事故发生,一是不管用虫饵还是其他肉食类块状饵,都不宜偏大,大了自会臃肿阻钩;二是在穿钩时,以虫饵为例,不能从头至尾将全躯体穿通,这样,即使虫子并不太大,一般都易堵住钩门。正确的穿法是从虫子腰部的三分之二处进针,再将钩尖提往虫饵头部上端,且呈似露非露状态。其他肉,脏荤饵,也应切成虫类太小合适的条块状,用同样的穿钩法穿钩可有效避免阻钩现象的存在和产生。

二、面饵质太硬、没有露钩尖:初学者最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是不在乎饵质的软硬和上钩时捏的颗状大小,特别是钓大鱼,总认为:既然是“死守”,饵性就该硬一点,捏上钩的饵丸就该大一点,正因这“一硬”、“一大”的臃肿而阻塞了钩门,造成钓者提竿时不能进钩中鱼,则又表现为“一顿”或“遛之即脱”而与使用荤饵太过臃肿的一样感觉的反映。所以,钓者在自制和使用面食性素饵时,一定要注重饵质的黏性和软硬适度,只要捏得上钩,抛竿不散,尤其钓静水,宁肯“软三分”,不可“硬一度”上钩的饵丸,要宁肯“小于米”,不可“大于豆(豌豆)。

钓鱼线的穿法 钓竿图解,钓鱼线的穿法 钓竿图解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粉饵太松散、落水即化完:若是静水池的竞技钓场,在鱼头密集的情况下,即使钓饵黏性不强而比较松散,但只要捏得上钩,落水能保持2~3分钟不完全雾化散脱,就有鱼儿咬钩,则更能发挥粉饵中鱼敏捷快速,且不“以钓代喂”和“越钓越发(窝)”的优势。反之,要是在缓流的自然水域或鱼儿特别稀少及少吃少动的隆冬,如果钓饵用竞技钓场的雾化时间来考虑合成,多会是还没等它到来之前早就“脱饵空钩”,极难碰上“鱼来饵在(钩)”这等巧事、好事。所以钓者使用粉状的饵,虽不存在前两种因饵体阻塞钩门而造成难以中鱼和容易脱钩跑鱼的现象,但对不同水域,不同钓场,使用不同黏性和松散程度的饵质把握不好,也会因饵造成“空钩等无鱼”和“有鱼见空钩”这种时间影响效益的损失。为减少和避免以上事故,使用松散型雾化饵时,除一般只适宜静水水域外,还必须做到黏性适度,轻落勤上,才能发挥好雾化粉饵钓“快鱼”的实际作用。

这个要看情况。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天气气压低天气太热鱼不开口,这个把饵料调淡一点在不吃钩就直接回家。第二天气太冷这个用小钩细线饵料蚯蚓红虫。第三水体浑浊这个情况饵料味道个颜色要重一些(钓鲤鱼时颜色很重要)。第四才是饵料不对鱼口味,一般情况不会有。(不要草鱼饵钓鲤鱼就行)

垂钓环境复杂,导致鱼情、水情多变,经常发生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其中有鱼但是鱼口少,甚至鱼丝毫不摄食,需要钓鱼人对水情、鱼情有个全面、准确地分析、判断,找到问题关键所在,通过对施钓技巧、方案的调整,最大程度获得鱼更多吃口。本文以此为起点,探讨水里有鱼,但不吃饵,及应对策略。

钓鱼线的穿法 钓竿图解,钓鱼线的穿法 钓竿图解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水里有鱼不吃饵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成水里有鱼但不吃饵的原因众多,有的频繁出现,比如饵料问题、水温过高等等;有的在则是偶尔出现,比如水质变异,不利于鱼的栖息、生存等等。下文分享几个常见原因及应对策略。

首先是饵料不对路。鱼的食性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深受周围水体环境的影响,即便是同一鱼种因地理位置、水体环境的差异,也会导致鱼的食性偏好显著。比如鲫鱼属于杂食性鱼,但冬季、早春水温低时,喜欢摄食含高蛋白的腥味饵料或红虫、蚯蚓等荤饵;而夏季更偏好一些奶香、麦香或香腥味型的饵料。另外如果是活跃在肥水塘的鲫鱼,则使用味型清淡或本味饵更容易吸引它的注意;但要是瘦水塘里的鲫鱼,更喜欢一些味型浓郁的腥味或香味饵料,味型越突出、浓郁,效果越好正因为鱼的食性复杂、多变,所以一旦饵料选择出现偏差、错误,极容易导致鱼的吃口零星,甚至毫无鱼口。此时钓友应根据季节、水温、水体环境的因素,及时调整饵料味型、状态,直至有鱼口出现为止。

钓鱼线的穿法 钓竿图解,钓鱼线的穿法 钓竿图解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水底有酱层、浮层,鱼饵被埋没、遮挡以至鱼未能发现。水底的酱层、浮层并不是新鲜物,像一些农村的老鱼塘、窑坑,因多年未清淤水底软绵绵的成片轻质物便是浮层、酱层,它是由一些藻类微生物、植物残叶等腐烂、发酵堆积而成。因为柔软,所以一旦饵料比重大,很容易陷进浮层而被埋没,窝点里的鱼在饵料附近游弋、寻觅,但却发现不了饵料,更无法吞食。这时提升饵料气味浓度是一方面,还可以钓离底、钓半水,便于鱼发现,值得注意的是这时最后配合散炮窝料,效果更佳。

再者是鱼活跃水层变化。鲫鱼、鲤鱼等都属于底层鱼,绝大部分时间内栖息在水底,包括觅食,所以钓它们也以钓底为主。但并表示它们不会离底上浮,比如冬季阳光辐射强劲,在趋温性的驱使下,会离底上浮;夏季阴雨天气,中上水层水温低、溶氧量丰富,也会离底上浮。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仍然执于钓底,显然难有有鱼口,可能长时间浮漂静止不动。这时钓友应果断调整垂钓水层,改为钓离底或钓浮,不断调整直至鱼口出现或者***用飞铅钓法,兼顾各个水层,也有不错的效果。

最后是天气因素导致鱼状态不佳,而不吃饵。鱼同其他生物一样,都有最适宜的环境要求,比如鲫鱼在水温16-25℃范围内活性最高,鲤鱼在20-30℃间摄食最积极,一旦水温过高或过低,鱼的生理特征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时活性不佳、不怎么游动、摄食欲望低下。再比如气温、水温大幅度下降,鱼是冷血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下降而降低,但调整过程需要其他器官的配合,不仅消耗大量能量,还有强烈不适感,所以遇到大幅度降温,经常是降温后1-2天难有好鱼情。遇到这些情况即便是饵料味型再好,状态再蓬松,也无能为力。此时建议等到天气稳定,鱼活性恢复后再扬竿施钓是个不错的选择。

写在后面

本文从钓友的问题出发,分享了几个常见有鱼但不吃饵的情形及应对策略。实际情况是造成有鱼却不吃饵的原因远比本文描述的多且复杂,比如水质改变、噪音影响、撒网捕鱼的干扰,包括突然的涨落水等等都有可能导致鱼不吃饵,有些原因可以通过调整垂钓方案改变,但有的则无能为力,所以钓鱼人应综合、全面看待,期待各位钓友都能有个好鱼情。

原创:野钓分享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anigliablog.com/post/7916.html发布于 09-15

阅读
分享